许是他怕冷,才想让他的当事人都感受到温暖
“莫怪虹无影,如今小雪时。”凌家法庭办公室里一道瘦黑的身影不停的在手机上打字。凑近看,是在通过微信跟别人聊天,而且是在群聊,微信群里不断刷新的信息与清冷的办公室形成鲜明对比。
“邓某、杨某、张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,这不是我们此前新收的两件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吗,怎么还通过微信和当事人聊上了?”
“这两件案子事实都比较清楚,案情也较为明确,此前跟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的时候,双方都没什么大的争议。电话沟通的时候得知双方都在外地工作,回来应诉舟车劳顿,而且会产生一部分误工损失,本来两个案子的标的额就没有多少,一来一回有点得不偿失。”
“那我们就组织他们网上参加庭审,也不用他们来回奔波。”
“双方当事人不会操作网上庭审,也因为工作原因,在我们正常上班时间,他们无法请假参与庭审。为了方便他们化解纠纷,我就将他们拉在一个微信群里,在微信群里给他们做一下调解工作。你看,他们双方都同意调解了,我继续去给他们调解调解。”
这时候,日常的通讯交流软件就变成了线上调解室,法官在群里确认双方身份信息、诉求、调解方案等种种事项。原来,2024年8月,张某驾驶三轮摩托车,与相对方向行驶的杨某与邓某发生碰撞,造成杨某与邓某受伤、两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。经认定,张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,杨某承担事故次要责任,邓某不承担事故责任。因对赔偿一事多次协商未果,杨某与邓某均诉至内江市市中区法院。
经过不停通过微信群与电话沟通,耐心向双方释法明理、陈述利害,最终,各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,张某承诺当天分别向杨某、邓某支付4000元、4500元损失费。
“下工了吗?下工了分别向邓某和杨某转账4000元及4500元。”虽在白天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,但因为各自工作原因,一直未履行。承办法官在大家下班后,督促着当事人及时履行。
“法官,我已经向邓某转了4000元了,现在我微信限额了无法向杨某转那4500元,调解协议上我同意今天必须把前转给他们,那我就必须要转,您看您有其他办法吗?”张某在履行时出现这种情况,当即拨通了法官电话,询问解决办法。
“这样吧,我让杨某将他的银行卡号发在群里,你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给他。”经过一番折腾,终于在接近晚上8点的时候,两案件达成的调解协议全部履行完毕。
“在此,法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注意交通安全,不要违章、改装车辆,及时购买相应保险,对自己和家人负责,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纠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人身损失。”8点11分,法官最后的寄语也表示这两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,随即熄灭了那盏温暖大家的灯。回家的路上,昏黄的路灯让瘦黑的身形显得更加瘦小,却在地上给瘦小的身形拉出很长的影子。
“您是我见过性格最好的法官。”这是之前一次庭审结束后,一位当事人对他的评价。作为人民法庭法官,他十分注重调解工作,办案过程中喜欢跟双方当事人拉家常、讲道理,在交流中促成双方的和解。他认为,调解一件案子远比一纸判决更抚慰人心,人民法庭本就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最小司法单元,维护公平正义不能割裂司法为民的初心,要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公平正义的同时体会到司法的温度。